微信关注公众号“我是路之”,免费领私藏电子书

那些触动我的思想,10-12月的遇见分享给你

最近两个月来,看到的一些文字、图片。这些思想触动过我,它们的力量曾经对我的行为、生活产生了正面影响。分享给你,希望也会帮助到你。

金钱和时间,都是排他性资源,都是用来干这个就不能同时用来干那个的东西。金钱有两个用处,一个是消费,一个是投资 —— 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显得更「抠」的原因。因为有钱人常常是因为有能力「用钱赚钱」而变得真正有钱的,于是,钱这个东西,经过他们的手,「流向投资」肯定比「流向消费」更划算、更有效率…… 所以,有钱人事实上相对于他们的总体财富来看,「消费比例」很低,因为他们懂得钱的第二个去处。

同样的道理 ,时间也有两个用处,一个是消费,另外一个是「创造价值」—— 不仅可以给自己创造价值,也可以给别人创造价值,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的配偶、父母、子女、朋友、同事…… 一旦你开始并逐渐习惯于时间的第二个用处,你就不舍得只是用时间去消费了,就好像你一旦学会了投资就会不由自主地抑制消费一样 —— 毕竟,它们都是排他性资源,这一点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。

把这么简单的道理想明白了并且照做,你就会瞬间成为一个注定赢得起的人 ——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赢得起的人。人们普遍不理解,为什么有钱人还在赚钱?为什么成功人士还在工作?本质上来看,不是有钱人贪婪,也不是成功人士不知疲倦,只是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,绝大多数人只懂得用钱消费,从来没有用钱赚钱的经历而已;绝大多数人只懂得用时间玩乐,从来没有体会过用时间创造价值的快感而已。

——《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》

所以,一般来说,一个人逐步提高自己收入的途径无非大概如下:

通过「把份内的事情做好」,不断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;

通过做销售,把比自己更强的人的同一份时间销售很多次;

通过学习相应的技能,写书、讲课,甚至作出自己的产品,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销售很多次;

当自己的收入有了超过了生活必需之时,把多余的部分拿出来,攒到一起,开始做投资,用钱赚钱;

学习「定投策略」—— 因为它是唯一靠谱的、且被反复证明的「同时用钱和时间去赚钱」的策略……

——《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》

在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》里,李笑来向大家分享了一个「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思考方法」,那就是:

无论遇到什么事,无论遇到什么情况,都要反复问自己一个最首要的问题:

什么更重要?

反复问下去,就能回答更进一步的问题:

什么最重要?

——《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》

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,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。无论别人怎么看,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。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,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。

——村上春树

凭时间赢来的东西,时间肯定会为之做证,想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,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时间,这是我一贯的主张。

——村上春树

村上君说,他的脑袋中有很多抽屉,微不足道的小插曲、小知识、小记忆,伴随星星点点的世界观点缀其间,写起小说来,这些材料随处都有用武之地。

有合适的材料加工成短篇,就写短篇;短篇写一写,觉得“哎哟不错有写成长篇的潜质”,就添砖加瓦,浇水施肥,怀抱着让一棵小苗长成大树的心,开启早起狂魔模式,每天四点半早起写满十页纸;抽屉里还有别的一些边角料,随性发挥,由心处置,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了。

就像有条不紊地吃一份牛排一般,先切块小的试试味,觉得不错把大块的牛排切成一块一块,呼哧呼哧地趁热吃了,剩下的汤汁也要用面包块吸满满,直到剩下一个可以当镜子照的空盘。

——未知

燃鹅,村上君不是神,也常常出现“今天不想跑步”的时候。

每次这个时候他都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大体作为一个小说家在生活,可以在喜欢的时间一个人待在家里工作,既不需早起晚归挤在满员电车里受罪,也不需出席无聊的会议。这不是很幸运的事儿么?与之相比,不就是在附近跑上一个小时么,有什么大不了的?”

对啊,各位,有什么大不了的!看我们再找什么借口咯!

——未知

在很长时间里,我没有意识到习惯对人行为的控制有多强。我在桥水看到过这种情况:有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赞同我们的原则但难以践行。我还观察到,我的一些朋友和亲人想实现一些对他们有利的目标,行为上却总是另一回事。

后来我读了查尔斯·都希格的畅销书《习惯的力量》,让我眼前一亮。我在此处的介绍有限,假如你很感兴趣的话,我建议你也读一下。都希格的核心观点是,分三步走的“习惯回路”能起到重要作用。第一步是信号,用都希格的话说,“用信号来告诉你的大脑进入自动运行模式,以及使用哪种习惯”。第二步是形成常规,“可以是肢体性、心理性或情感性的常规”。第三步是奖励,这能帮助你的大脑发现这个特定的回路是不是“值得记下来以备后用”。反复练习可以加强这个回路,直到逐渐变成自动反应。在驯兽师所说的“操作性条件反射”(一种使用正向强化法的训练方式)中,成功的关键就是形成这种期待和渴望。例如,驯狗者用声音(通常使用发声器)来强化狗的行为。每次发出这种声音,他们就给狗一个它想要的奖励(通常是食物),直到最终狗只要听到这种声音,就会表演驯狗者希望的行为。都希格说,对人类而言,奖励几乎可以是任何东西,“从能够带来生理愉悦的食物或药物到精神性的回报,如赞扬或自我庆祝带来的自豪感”。

——《原则》

写作(抑或「创作」)是可以赚钱的,其根本原因在于,它是信息时代的生产,并且还是信息时代里最优质的生产。自从人类由游牧时代进化到农业时代,「生产创造财富」的本质就没变过。再往后,无非是生产资料发生变化、生产技术发展而已。到了工业时代,生产资料更丰富了,生产技术更发达了而已,还是生产。信息时代呢?创造财富还是靠生产,只不过,这一次,生产资料又发生了变化,不再是种子或者什么工业原料,而竟然是「纯粹免费的文字」!

——《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》

竹子完美地说明了这一点。一位种植竹子的庄园主,将竹子幼苗种进土里并用土盖住。竹子幼苗要在土里沉睡4年之久。每天清晨,庄园主都来浇灌它,在第四年年末的时候,沉睡的竹子终于破土而出,之后竹子便在90天之内就长到了大约20米高!在这4年时间里,庄园主根本不确定竹子是否还活着。但是他有信心,而且不离不弃。一位目光远大的思想家也需要这样的信念。

——《财务自由之路》

几个世纪以前的主流思想是:地球是平的。所有认为地球是圆的人都会被处以火刑。我们也认为植物都是绿色,直到发现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多种颜色,是因为物体吸收光的颜色,而它反射的颜色,就成了我们肉眼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。所以,我们看到的影像与物体的实质并不相符。非黑即白的划分并不高明,因为我们总是会有错的时候。

——《财务自由之路》

一个农夫有一匹骏马,村里的人因此十分羡慕他。他们说:“人的一生一定要拥有一匹这样的骏马才完美。”而农夫回答:“谁知道呢……”一天,骏马跑丢了,村里的人又说:“多倒霉啊。”而农夫还是回答:“谁知道呢……”几个星期之后,这匹骏马回来了,身后还跟着3匹野马。村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,他们大喊:“他多幸运啊!”而农夫还是只说了一句话:“谁知道呢……”农夫的儿子在驯服其中一匹野马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,摔断了一条腿。村民惊愕地说:“他的财富并没有为他带来好运,如果没有这几匹野马,他的儿子现在还好好的。”农夫依然回应:“谁知道呢……”不久,战争爆发了,村里健壮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入伍,唯独农夫的儿子因摔断腿而只能待在家中生闷气。农夫安慰他:“谁知道呢……”战争结束后,没有一个从军的年轻人生还。村民又开始窃窃私语:“他的好运真是无人能敌。”

——《财务自由之路》

“用你自己的话来说”,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。如果要求你针对作者所写的某个句子作解释,而你只会重复他的话,或在前后顺序上作一些小小的改变,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了这句话。理想上,你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用语说出同样的意义。当然,这个理想的精确度又可以分成许多程度。但是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,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,只是这个“字”,而不是他的“思想或知识”。你知道的只是他的用字,而不是他的思想。他想要跟你沟通的是知识,而你获得的只是一些文字而已。

——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

要赚取人生第一桶金,就马上开始行动,从你喜欢的事情入手,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,或者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、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。但是不要被生活中临时发生的各种状况打乱脚步,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定下的重要目标,每天至少抽10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些有助于目标达成的事情,一旦决定做什么事,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它。

——《小狗钱钱》

你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。如果你能够长期保持这种心态,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会逐渐得到提高。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,那么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,也注定会失败。你若想在任何领域拥有竞争力,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该领域的方方面面,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么做,这是人类大脑的深层结构决定的。

——《穷查理宝典》

心理学上有一种“瓦伦达心态”。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,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,不幸失足身亡。他的妻子事后说,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,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,这次太重要了,不能失败,绝不能失败;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,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,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。后来,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,不患得患失的心态,叫做“瓦伦达心态”。

——瓦伦达心态

——《财务自由之路》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