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关注公众号“我是路之”,免费领私藏电子书

记录时间800多天后,我收获了这个

记录时间两年多了,在我的大脑里产生了两类时间。

一类我叫它“实时间”,一类我叫它“虚时间”。

如果在一段时间里,我一直集中注意力做事,那么这段时间就叫做“实时间”。

如果一段时间里,我什么事情也没有做,或者三心二意,一会做点这一会做点那,什么也没有做好,那么这段时间就叫做“虚时间”。

其实,可以理解为时间是一个口袋,里面装满了稻草,而稻草就是做的事,如果口袋里都是空隙,稻草很少,或者看上去很多,其实稻草间空隙很大。这样的时间就是“虚时间”。

我是如何发现这样的时间呢?

每天时间统计时,我会这样记录:

12:00-13:00   60分钟  写作

前面是做事的时间段,中间是做事的时长,后面是做的什么事。

正常情况下,时间段的时长就是做事的时长。比如上面从12点到13点之间时长为60分钟,实际写作的时长也是60分钟。

而有时候却不是这样,比如:

12:00-14:30   60分钟  写作

前面时间段其实是2个半小时,而中间的写作时间却记录60分钟,这两个时长是不一样的。

为什么?

因为我是从12点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了,可是并没有写,有可能被手机的某条通知吸引了,点击进去看了90分钟才反应过来,然后才开始构思。也可能是12点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了,思考了半个小时,来了一个电话,接完电话90分钟过去了。所以,虽然是从12点开始写到14点30写完,但是实际上写作时长只有1个小时。

就这样,记录时间久了,我才注意到这样的两类时间。

那么我为什么要给这两类时间起名字呢?

因为我要让自己明确这两类时间,让自己清晰地感受到这两类时间,从而引起我的不同情绪,进而影响我的行动。

现在每次一看到虚时间,我就产生厌烦的情绪,我知道自己又在浪费时间了。本来是1个小时就能够完成的事情,而我却使用了2个半小时,足足浪费了一个半小时。

因为头脑里产生了“实时间”与“虚时间”的概念,所以对它们区分更敏锐,而每次看到虚时间,就会产生又在浪费时间的自责情绪。所以就会让自己尽量减少时间浪费。在下次再做此事时,就告诉自己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,这样就能提升做事效率,让自己更加专注做事。

这个发现是时间记录带来的附加好处,因为从来没有想过,通过记录时间还会产生这样的认知。仔细想想这也不算是附加的,因为通过记录时间,会对时间更敏感,会更细腻地感知时间,因此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时间,然后就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。

如果你是一位长期主义者,如果你想持续地成长,开始记录时间吧。

我设计了一个时间清单模板,不仅可以记录时间还可以作为每天计划清单使用。如果你感兴趣,可关注下面公众号,回复“时间清单”,系统发你模板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